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

金門之旅 I



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,大馬媒體團隨同雪蘭莪金門會館走一趟金門之旅。未到金門前,筆者就常在想,金門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?因多年砲戰而處處滿目瘡痍?還是落後小島?不,原來,這是一座充滿文化底蘊、歷史古蹟的島嶼,值得你用心感受、用耳聆聽、用眼觀察。

漫步在金門大街,見到的幾乎是小孩和老人。這裡的就業機會低,多年來,很多年輕人到台灣本島升學後,就留在當地工作。但,也因人口不多、工業不發達,這小島額外寧靜、充滿綠意,非常適合都市人暫時拋開高壓工作,來這裡「慢活」。

金門島上有許多閩南傳統建築,稱古厝。由於當地人不斷外移,很多古厝已無人居住。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保存古厝,鼓勵其主人轉交該處管理,並將它改裝成民宿公開招標,讓更多旅人有機會體會古厝之美。

這一趟,我們住的是「慢漫民宿」。民宿主人楊婉苓希望客人在金門放慢腳步、體驗生活,故取名「慢漫」。民宿中央是一個公共空間,陌生住客能敞開胸懷、盡情聊天,主人還在這裡準備甜品、茶點、書籍、音樂,十足像自己家,倍感溫馨。

楊婉苓畢業自英國,也走過很多國家,最喜歡的還是故鄉金門。民宿在她改裝下,融入了西方元素,亦中亦西,獨具特色。傳統閩南建築裡,偶爾還傳出西方古典樂,有種說不出的微妙與和諧。

金門是個充滿人情味的小島。大早,打開傳統古厝的大門,深深吸一口氣,享受久違的清新空氣。走在聚落,看到阿嬤已勤快地幹活,洗衣、種菜、做飯…呈現出最原始的古早味。筆者和阿嬤打招呼,用最不標準的金門話問好,她真誠笑容讓冷冷早晨添加了幾分溫暖。這就是小島溫情!

金門人口外移是幾十年來不變的歷史。19世紀中葉,這裡就有大批青壯背井離鄉到海外謀生。如今有大批金門鄉親遍布海外,包括大馬。這些僑民出外賺錢,為光宗耀祖,就在家鄉建立西式洋樓。因此,金門的另一番特色,就是處處見到中西合璧的建築。金門第一棟洋樓在歐厝聚落,正是柔佛笨珍金門人歐陽忠遠匯款蓋建的。

坐落在水頭的金水小學則是印尼僑民蓋建的。其回字型的建築物上出現西方天使的雕塑,顯示處當年僑民出洋後,在異鄉受到西方文化強烈影響。

如今,小學已不復存在,建築內展示華僑移民的歷史,還有移民小故事,讓旅人更深刻體會金門人出洋史。其實,光聽「金水國小」這名,筆者還以為是個學府,原來它「內有乾坤」。

金門國家管理處希望保存建築原貌,再加入歷史元素。這概念也廣泛運用在很多歷史建築上。所以,踩在這些歷史古蹟上,旅人更能深深地感受這小島經歷的歷史,包括古寧頭大戰、823砲戰、金門人下南洋等等。每一棟建築、每一寸土地,都像在訴說一段歷史故事,是金門最動人之處。

民宿中央有個露天的公共空間,早上供客人用早餐,晚上住客也能在這裡暢談、看書、聽音與,和大自然和為一體。

金門珠山聚落裡,傳統紅瓦片的閩南建築如今還被完整地保留,部分也改裝成民宿,讓遊客體會古厝之美。

金門處處有海外金門僑鄉匯款建立的仿巴洛克式洋樓建築,和傳統閩南建築形成強烈對比。

印尼華僑匯款建立的金水國小已經不再是學府,反而是向遊客呈現華僑歷史的展示館。

金門四面環海,海風大。「風獅爺」成了金門人擋風的守護神。

大馬媒體團離開前在慢漫民宿前留影,有人笑稱像古代大家庭合照。


P/S: 報導刊登在24/3/2011(星期四)《東方日報》副刊的L10和L11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